本网讯(记者 彭程纬)9月17日,土木工程学院在B1-201成功举办“AI赋能教学”专题分享交流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学院领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会,郑渊虬、黄春龙、方创杰三位老师进行了分享。
会议伊始,院长季静教授致辞。她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工程教育生态,学院高度重视AI技术在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她鼓励教师们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将AI工具与土木专业特色相结合,构建“智能+土木”教学新范式,培养具备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季静院长致辞
郑渊虬老师以《AI+课程建设思路分享》为题,系统阐述了由“认知-映射-方案-实践”四个层级推进AI融合课程的闭环方法论。他强调,应以解决真实工程问题为导向,将AI技术如分类、回归、检测、优化、生成等能力,精准映射至《建筑材料》《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并详细介绍了“五步法”(提取问题、数据准备、模型构建、效果评估、案例固化)教学案例开发流程与云端实验环境的部署建议,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课程建设路径。
郑渊虬老师进行分享
黄春龙老师结合自身参加人工智能培训的经历,汇报了其在Python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AIGC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并展示了如何将AI工具初步应用于《工程材料学》课程建设中。他还分享了在“3D打印混凝土骨料性能研究”和“响应面回归模型”等科研项目中融入AI方法的尝试,体现了“研教融合”的创新思路。
方创杰老师分享了AI赋能在《大数据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倡仪采用:”AI算法核心思想+核心公式(和/或示意图)+经典案例+AI驱动代码编写和调试“模式,将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操作的工作坊实施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从对AI的认识到应用能力的快速转化。
方创杰老师进行分享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理念碰撞和经验分享,更凝聚了学院推进AI教学改革的共识。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积极探索AI技术在课程设计、课堂互动、作业评价、实验实践等环节的应用,逐步构建新型教学共同体。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系列分享会议,助力教师能力升级与教学创新,培养面向未来的智能交叉领域人才。
文字录入:杨文娟 土木工程学院